爱是什么?
每天都有无数的痴男怨女,在追问这个,人类永恒的话题。
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,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,从来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,爱与恨的土壤,永远都深深的埋在每个人的心里。
有些爱,没有土壤,它是不能产生的,哪怕口号喊得再响,也只能是停留在口头的,无法付诸行动,无法发自内心。
现代得益于网络的发达,很多事一张图片,足以说明很多问题,比如说下面这张图,在麦田里铺着红毯,来观摩小麦的长势情况。
这张图看了让人心疼,这些人根本就不懂农业,心里也没有农业,小麦是粮食的根本,踩倒了小麦,意味着浪费粮食。
如果在对于一个袁隆平的照片,高下立判,袁老眼睛里充满了对粮食的爱,在他的眼睛里,那些好像就是他的孩子一般。
农业和粮食,是国之根本,这一点大家都懂,但现实的情况却是,种地不挣钱,越来越多的人不种地,人一旦脱离了土地,就很难理解粮食的意义,理解小麦意味着什么。
当一切都可以用钱来衡量的时候,钱很自然的就会成为一切的源代码,工作是为了钱,有了钱,能够买到吃的喝的,好吃的好喝的,这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逻辑。
尤其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人,从来没有想过,只有钱和生存是挂钩的,只要有钱就有源源不断的各类食物,至于它们是怎么来的,大部分人其实都没有想过。
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,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,哪怕是大部分人都会背这首诗,但对于土地的那份感情,现代的年轻人其实已经没有了。
很多老年人,到了城市之后,只要看到有空地,就会想办法开垦出来,种上菜,在他们眼里,土地就是命根本,撒上种子,浇水施肥,就能收获吃的,这种模式深深的刻在老年人的意识里。
对于土地的执着和热爱,是传统中国最大的特征,但现代不一样了,年轻人对那个能长出来庄稼的土地,毫无感情可言。
年轻人的底层逻辑,已经变成了,土地的意义变成了房子,变成了鸽子笼,再也不是对生命至关重要的东西。
但爱的基础消失了之后,爱就真的失去了,爱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,此前的土地,是爱的供养,这个常识被大部分熟悉,而如今尽管还有供养,但在人们的意识里,已经不是土地的供养,而是金钱的供养。
所以在现代的眼里,土地成了一种资源,一种工作对象,再也不是那个深深建立起浓厚感情得对象,土地对于他们来说,就仅仅是实验工具而已,而烧杯试管没什么两样。
而袁老,他对土地的爱,对农作物的爱,是发自肺腑的,正是这种对土地深刻的理解和爱,才能做出如此巨大的成就,并且长期坚持的一线,看着成果转化成一颗颗稻穗,田间地头的每一滴汗水,都会被直观的看见,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。
如今爱没有了,一切都只剩下实验和生意,在这种大背景之下,所谓的参观农田,就变得跟做实验没什么两样了,铺上红地毯他们完全没感觉,这些小麦不过就是商品而已,只有利益没有爱。